快递新规“倒逼”了谁?不能达成“只有快递员受伤的结局”

随着中国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,快递行业为人们提供了“一键下单”后的便捷服务,据国家邮政局提供的数据,2023年,我国全年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320.7亿件,同比增长19.4%,显示了强劲的增长态势。

然而,快递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,围绕快递服务质量的各类纠纷和投诉日益高发。3月1日,《快递市场管理办法》施行,旨在规范行业发展,守护消费者权益。

相比于以往,快递新规的最大亮点,是在快件送递方式上,赋予消费者更多知情权。其中规定: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,予以警告或者通报批评,可以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;情节严重的,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:(一)未经用户同意代为确认收到快件的;(二)未经用户同意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、快递服务站等方式投递快件的。

应当说,这一新规是对消费者权益保障的利好。以成都为例,据红星新闻报道,记者针对该《办法》,对成都部分快递站点进行了走访,有快递站智能柜使用量减少约15%。以往不经消费者同意,就将快件往快递柜一塞了之的现象明显改善。

但此举也引发了快递行业内一系列微妙的变化。部分快递员在送单量调整的压力下,对于投诉风险顾虑重重,有快递员发视频吐槽,以前30分钟送完的快递,现在要从早上9点干到晚上9点,但收入只增加了60元,甚至有快递员选择离职。

快递新规对快递公司、驿站、快递员和消费者群体带来的系列影响,无疑给快递企业抛出了崭新的运营考题。

要落实新规,关键因素是快递员,他们是负责“最后一公里”服务的人,但如果将所有的责任和压力都压在快递员身上,显然既不现实更不合理。

要在新规的经纬中织就快递员权益的坚实防护网,快递公司首要任务是顺应国家政策,从多个关键领域着力改革。

重塑派单秩序与管理模式,当成为各大快递公司的首要命题。快递公司要摒弃一味追求效率而过度榨取劳动力的做法,合理提升单件派费标准,推出星级快递员激励制度,让快递员在新规下,多付出也有对等回报。

同时,针对快递员现有人手不足以应付激增快件的现实,加快人手招募。据媒体报道,近期不少快递公司纷纷以“万元起”高薪招人,这一做法有利于做大快递员服务增量。

此外,可借助科学、精细的派单系统,优化调配任务量。正如不少消费者反映,自己白天上班不在家,快递上门反而造成麻烦,还不如放在驿站。这方面,有些快递公司已经在尝试,比如派送之前,向消费者推送服务信息,包含快送时间设置、快送方式设置等,供消费者提前选择,如此能节省快递员与消费者的沟通时间,降低快递员的工作强度。

当然,电商平台也要做好服务前置,当消费者下单时,商家注明商品是“到家”还是其他模式,供消费者选择。

目前,快递员是一个流动性较大的职业,除了收入外,其他权益保障滞后,也是不少快递员离职的主要因素。近年来,不少地方探索新就业形态规范,要求快递等新业态企业、行业协会与工会、劳动者代表等可以就业务定额、计件单价、职业安全健康等开展协商,合理确定定员定额、休息办法、计件单价、抽成比例、考核奖惩等标准。

符合条件的快递员等灵活就业者,还可以按照国家和当地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,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,申请社会保险补贴、就业岗位补贴。

鉴于此,快递公司应逐步完善坚实的福利保障体系,践行法律法规,为符合条件的快递员购置完备的五险一金,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。除此之外,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特殊时段补贴、恶劣天气津贴等贴心激励政策,让快递员在辛勤付出之余,更能真切感受到企业的温情关怀。

面对此番改革,快递行业将迎来一场优胜劣汰的洗礼。那些敢于迎难而上、以消费者为本、勇于创新服务模式的企业,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;反之,那些固守僵化管理模式、漠视员工权益、服务质量滞后的快递企业,则极有可能在行业洗牌中黯然离场。

归根结底,快递行业的健康发展不只是速度与效率的角逐,更是关乎社会公平、劳动者权益、消费者满意度等多重价值诉求的协同整合。只有把快递员权益保障与行业优化升级紧密联结,才能稳健迈入一条健康、有序、可持续的发展道路,进而铸就一个既能温暖消费者、又能凝聚快递员的现代快递服务体系。 

相关产品

评论